【专访】御牌龙井掌门人祝百昌:坚守与创新,让西湖龙井香飘世界 ——从“炒茶王”到非遗传承人的数字化突围之路

2025-04-25
来源:



传承:百年老字号的匠心坚守


杭州消费指南网:您家族与西湖龙井的渊源始于何时?“御”牌龙井的创立背后有何故事?

祝百昌:祝家与龙井的缘分始于清末民初。我的曾祖父祝绍福兄弟创办了“德泰茶行”,是当时龙坞茶乡最负盛名的茶商之一。1989年,我注册“御”牌商标,正是为了复兴祖辈的制茶技艺,延续“大德天下、国泰民安”的祖训。如今,“御”牌已传承四代,2009年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,这是对百年匠心的最好认可。

杭州消费指南网:您被称为“西湖龙井炒茶王”,炒茶技艺的核心是什么?

祝百昌:龙井茶的灵魂在“手作”。从采摘到炒制,需经历“抖、带、甩、挺”十大手法,尤其讲究火候与力度的精准。比如“压”要扁而平,“抖”要锁住香气,这些手法全凭手感。年轻时我每天炒茶超10小时,手指被烫出水泡是常事,但正是这份苦练,让我的茶在1980年代就获评“省优产品”。


破局:从传统茶企到现代农业标杆


杭州消费指南网:您如何解决传统茶产业“小而散”的问题?

祝百昌:1983年我创办龙坞茶叶总公司时,就提出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模式。我们与茶农签订保底收购协议,提供无公害种植培训,还帮他们垫付农资费用。如今,公司自有基地超3000亩,带动3000多户茶农增收,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首家残联爱心园基地

杭州消费指南网:御牌龙井如何平衡品质与规模?

祝百昌:我们坚持“三不做”:不接收超标鲜叶、不使用化学农药、不降低工艺标准。例如,春茶采摘必须“一芽一叶”,工人需通过15天岗前培训。为保障溯源,每盒茶包装都有二维码,扫码可查种植、炒制全流程。


创新:直播电商与非遗的跨界碰撞


杭州消费指南网:为何选择抖音电商作为新赛道?

祝百昌:传统经销商模式成本高、利润薄,而抖音能直接触达年轻消费者。2023年与陈曦团队合作后,我们重构了产品线——推出小克重茶样、设计国潮礼盒,还开发了“AI制茶工艺解密”短视频。开播首月销量破1.5万单,90后买家占比超60%。


杭州消费指南网:非遗技艺如何在直播中焕发新活力?

祝百昌:我们计划推出“大师直播间”,由我现场演示炒茶,观众可通过弹幕互动提问。例如,解释“收灰”工序时,会对比传统生石灰与现代冰箱静置法的区别,让年轻人理解非遗的智慧。抖音的“焕新非遗”计划还为我们对接了全国非遗资源,未来将联合开发联名茶品。

微信图片_20250426110711.jpg

担当:茶人的社会责任与未来使命


杭州消费指南网:您如何看待茶企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?

祝百昌:茶产业是“绿水青山”变现的典范。我们为茶农提供“三保”:保价格(市场波动时按合同价收购)、保技术(每年举办20场培训)、保就业(优先录用残疾工)。2022年,公司支付茶农鲜叶款超3000万元,间接带动周边民宿、物流等产业发展。


杭州消费指南网:未来御牌龙井有何规划?

祝百昌:短期目标是打造“中国茶礼第一品牌”,计划推出生肖限定款、企业定制茶。长期将建设“西湖龙井数字博物馆”,用VR还原百年炒茶场景,并联合国际机构制定AI制茶标准。我的愿景是让西湖龙井像茅台一样,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。


从青葱茶山到数字直播间,68岁的祝百昌用半生诠释了“守正创新”的真谛。当非遗技艺遇上直播电商,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不仅让西湖龙井香飘四海,更书写着中国茶产业的新篇章。


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